《跨越台湾海峡從難到易》:
學界普遍認為,有關台灣的最早文字記載出現在三國時期,公元230年吳王孫權派兵到達的夷洲,就是現在台灣島。大陸對台灣的認識長期很模糊,記載也少。
隋唐時期稱為“流求”,
1593年 豐臣秀吉曾遣使到台灣下詔諭文書想臣服台灣沒有得逞。德川幕府命九州島島原藩主徵台,遭到原住民抵抗,無功而返。鄭芝龍年輕時在日本的華僑海盜門下做事娶當地女子為妻,
1624年 生子鄭成功,所以鄭成功有日本血統,後來也成為日本佔台的歷史依據之一明治維新後,日本野心再起,先是佔領琉球群島,
台灣”的叫法始於明代1624年,在與明軍激戰數月後,雙方達成協議荷蘭同意把澎湖的要塞和砲台毀壞,人員轉至台灣島,明政府則不干涉荷蘭對台灣的佔領。
荷蘭人與台灣原住民溝通多由客家人居中翻譯,
能夠達成這樣的協議,是因為中國政府直至明末,沒有在台灣島上設立政府機構、派駐官員和士兵,台灣也並未被正式劃入中國版圖。荷蘭人在島的西南部建熱蘭遮城
荷蘭人此時統稱這地方為Taioan,漢人依此用河洛語發音為「大員」或「台員」
以荷蘭的澤蘭省命名,現屬於台南市。
故應為客家話拼音Thòi-vàn的轉寫,
意思應為「大灣」。故「大員」、「台員」的名稱,
應是最早出現在中文文獻上的「台灣」原始文字的前身。
這座攻守兼備的城堡成為荷蘭人實施殖民統治和對外貿易的樞紐。同期,西班牙人從菲律賓來到台灣,
1626年 佔據據北部的基隆附近,建設聖薩爾瓦多城。台灣島不是美洲大陸,容納不下兩伙強人。
1642年 西班牙人被擊敗退出,荷蘭人獨佔台灣
1661年 鄭成功以南明王朝的名義率軍攻台,次年攻下熱蘭遮城,改名為安平,將荷蘭人逐出,建立了政權。台灣快速發展人口增至二十餘萬。
1683年 清將施琅率軍攻台招撫鄭氏政權,次年設台灣府隸屬福建省。至此,台灣被正式劃入中國版圖。當時對於是否要管轄台灣,還引發過爭議。
在以農耕為主、面積廣闊的清朝疆域中,如果僅將台灣視為一塊海外耕地,毫無重要性可言,還易滋生匪患,難以管理。清政府基於此種認識,甚至有過放棄台灣、民眾回遷大陸的想法。
在施琅等人陳詞利害、力主保留的建議下,估計康熙皇帝出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觀念才將其收入。
有了統一的安定環境,遷台的人漸漸增多嘉慶以後出現加速之勢,西部窄小的平原地區被善於精耕細作的農民打理得井井有條。台灣與大陸各項往來日益頻繁,至19世紀末人口增至三百餘萬
1874 藉口琉球人被台灣人殺死之事,出兵台灣。清政府為息事寧人,與日本簽訂《北京專約》,賠償白銀50萬兩了事此事對清政府有所觸動,李鴻章指出“日本近在肘腋,將永為中土之患。甲午戰爭清軍戰敗,
1884~1885年間,爆發中法戰爭。清軍在越南戰場獲勝的同時,淮軍名將劉銘傳成功阻止了法軍對台灣的侵略。這是近代史中抗擊列強海上侵略,中國少有的勝利。經中法一戰,台灣戰略地位凸顯。
1885年 台灣從福建分離,單獨建立行省。台灣遠離北京發展不受重視,還要提防生亂。
對台的各項舉措都是因為破壞大一統後的被動之舉,很難做到前瞻性的規劃。因為清朝和之前的朝代一樣作為大陸國家,缺乏這方面的思維能力。相比之下,距離遙遠的日本對於台灣早已動心 日本第一次擴張時期,
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賠償二億兩白銀。台灣割讓給日本,開始了長達五十年的殖民地生涯。
除了其他利益考慮,由於地理類型相似,日本人酷愛台灣努力經營,使台灣的建設邁向現代化,綜合實力顯著提高。時至今日部分日本人依然有濃厚的台灣情結,同時部分台灣人也有濃厚的日本情結。
共產黨不好,國民黨不好,日本人統治期間可能不錯,是很多台灣人對現實不滿後產生的歷史幻象。 可是日本的殖民統治向來以殘暴著稱,否則大東亞共榮圈早就建成了。
1945年日本戰敗,台灣重歸中國。
1949年國民黨戰敗,退守台灣 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對華政策轉而強硬,協防颱灣,航空母艦戰鬥群進駐台灣海峽,
並於1954年簽署《美台共同防禦條約》,範圍主要包括台灣、澎湖列島,金門、馬祖二島也被納入。
至此,大陸統一台灣的計劃被迫作罷
1958年 發生金門砲戰,是兩岸最後的大規模武裝衝突。後來雙方改變戰術,砲彈改成宣傳彈,共產主義和三民主義的鬥爭停留在了傳單和廣播上。
一定要解放台灣”曾經是大陸多年的口號,與台灣的“光復大陸”相對應。武力攻台計劃是大陸幾代軍事迷的必修課,也促使很多年輕人投筆從戎各種計劃基本脫胎於諾曼底登陸,不過是從島登陸換成陸登島,海陸空協同作戰是前提,跨越台灣海峽是重點。
有人認為1950年如果沒有朝鮮戰爭的干擾,大陸就能夠統一台灣,因此省去多年的分裂之苦
中國在精神層面並不懼怕美國,有抗美援朝為證。但是當年解放軍缺少現代化的海空軍,最後被迫放棄也是無奈之舉。 台灣一直也想反攻大陸,不過從實力看,更加沒有可能。
台灣是新中國的痛,從地理上講,造成痛苦的癥結不是台灣島,而是台灣海峽。
台灣島和海南島分別是中國的第一和第二大島
兩岸分離,迫使新中國成立後,相關的國防費用長期居高不下,福建沿海發展長期裹足不前。美國也是吃準了這一點,將台灣作為戰略佈局的一環盡力扶植,至今還是扼制中國的籌碼
台灣的社會發展先行一步,50年代土地改革,70年代產業升級,90年代政治改革,經濟地位大幅提升,其中的很多經驗和教訓都值得大陸借鑒。
台灣的現狀不過是清初鄭氏政權的翻版,可以視為一個階段性的政治特區,最終的結果很難翻新。
台獨不管怎麼折騰,蹦不出大一統的必然選擇,因為這一地區不能長期支出無謂的安全成本。 台灣隨著經濟地位的下降,尤其如此,中國和美國也無需為此永遠對抗。
台灣只是美國的一顆棋子,卻是中國的核心利益。隨著兩岸的共同利益逐漸增多,台灣海峽會越來越“窄”,兩岸肯定會越走越近。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待到中國和平崛起,台灣海峽天塹變通途,中國的統一將瓜熟蒂落。兩岸的鄉愁不再是一枚小小的郵票,也不再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海峽兩岸本來就是一家人,後人會把一切宿怨都留給歷史。希望大熊貓團團和圓圓的後代能夠盡快看到這一結果
1992年的“九二共識”,乃是雙方表達“各自以口頭聲明的方式表達一個中國的原則”,
作者:雅赫维 来源:知乎
這也是台灣特殊的位置和歷史造成了
果粉和深藍認為當初台灣如果被阿共仔控制一定萬劫不復,所以存在“國民黨替台灣人保住台灣 現在又認為被統一就沒有地位和尊嚴,一回事,長期形成的意識形態的條件反射而已。 說到底,還是對台灣現狀不清楚,他可能發現台灣的地位不明,意識混亂,歪曲的仇恨情緒以及在國際沒有尊嚴 可他不清楚問題的由來,遑論解決辦法?
看看台商發表說話:
作為台灣人看到這問題我很有感觸,想說一點離題的東西,
住在大陸快8年了,回頭看台灣很多人看問題非常簡單,感覺獨立了一切問題解決。獨立就可以加入聯合國,獨立就可以對國際政治有較大影響力,獨立就可以如何如何
這些問題的癥結不在於獨不獨立,而在於兩岸關係。你不獨立但中共同意,我們參加國際組織就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就算獨立,但中共不同意,也沒有什麼卵用
老實說我不反對獨立,也不反對統一。但不管怎麼樣都會有一方不高興,而有一方不高興將不利於兩岸關係。大陸方面可能沒大礙,對台灣反正不會是好事。
我曾说過,我不反對台獨,雖然那是根本無法實现。因為台湾真正的问题是對對岸的敵意,以及作為另一股势力的前線,為他人所利用
現實層面中,最正常的局面是台灣想獨、美國不準;台灣怕美國撒手不管,故不敢強行獨立。
當年陳水扁一句「不能獨立就是不能獨立」,正是台灣害怕獨自承擔後果的真實寫照。想獨又不敢獨,台灣的選擇就只剩下「拖」字一途。
只是在大陸國力快速增長、戰略布局逐步推開的大形勢下,帶有濃厚消極抵抗主義色彩的「拖」,雖能為台灣延續二三十年的「國祚」,但代價卻是談判籌碼的流失
觀察台灣問題,得跳出台灣島不能被島內的所謂「民主選舉」迷惑;而應該在全球戰略博弈的視野中找答案。
另有個大陸網友說了下面一段話:
台灣朋友說台獨的目的不是為了建立某個獨立国家,而是為了保存“皿煮”的火種……现在的獨立是為了將來能讓“皿煮”统一大陸,恢復成统一“皿煮”的“中華民國”吧啦吧啦的……︶︿︶。
底线是:人的想法意識形態我真的好像没太多本事改变 我要求自己做好一個中國现代青年该有的正面樣子
如果這樣也依然不能穫得對岸同胞的尊重 我感到sorry 畢竟這可能只是作為人的狭隘?
台du的希望你们不要来我们家里赚钱又大便 真的谢谢你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