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ixigua.com/6930850927154987534
我的西瓜視頻。較Youtube 晚幾天我學會了上去西瓜,應該說他的界面對英文不好的人比較親切容易上手。
一年年過去,很多人抱著期待回家,卻又不得不消極應對家裡的人和事。
本文寫在過年前2月初吧。由於忙碌只存草稿忘記發文日期。變成過期文。
儘管我們都希望能和父母更親近一點,卻總隔著一些疏離和對抗。
近春節的時候,在北部打拼多年,很多人已經陸陸續續踏上回家的旅途。
但回家這件事對部分年輕人來說,似乎總在內心深處隱隱地藏著一絲焦慮。
離回家的日子越近,期待感越強的同時,焦慮感也越來越明顯。已經能想像到,從見到爸媽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會有問不完的、讓你不想回答的問題:
他當然明白,父母是出於愛,但這愛的密度太高了。
你往往也不忍心打斷,因為那會讓你覺得傷害了他們而愧疚。那就忍著吧,或者躲一躲吧。
讓我們從創傷的代際傳遞(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trauma, ITT)角度來試著走出這一步,理解父母為什麼會令我們如此焦慮。
每一個文化環境都有自己的集體性創傷,而我們的文化中顯然也存在不少。
日據時代威權時代等等曾在台灣盛行的詞彙,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是陌生的,它們只是印在書本上的故事。但對於祖父輩來說,這是他們生命中真切的一部分。儘管他們不願言說那種痛苦,但所經歷的一切毫無疑問影響著他們的信念、情感模式,當然也包括他們的家庭關係、養育方式。
即使你和祖父輩們並沒有直接經歷這些創傷,不置可否,我們都生存在同一個社會大背景下,總會彼此互相影響,造就了相似的困境。
首先在經歷過集體性的創傷之後,人會對災難的預期有更刻板的負面認知,你是不是也會好奇:爸媽想像力怎麼就這麼強?總能想像到最糟糕的結果、並且堅信那一定會發生?
我只是說了一句我想換工作,他們就開始擔心不穩定,反覆勸你別瞎換,甚至連你換工作失敗後回老家的規劃都做好了……結果你也很難不去懷疑自己是不是選擇錯誤。
那麼經歷過創傷的人,在撫養下一代的時候會有什麼樣的傾向呢?
他們可能會過度控制和保護孩子。孩子要形成一種安全的依戀模式,需要父母能敏感地感知孩子的需求,並及時調整。
過於焦慮的父母,當孩子主動探索新環境的時候,他們會非常害怕,忍不住想要抓緊孩子,生怕遭遇危險;即使孩子取得成功、準備走向更遠的未來,他們的眼神中,除了欣喜之外,仍然會透露著強烈的不安。
而孩子完全可以感受到這個部分,也更可能採取迴避的行為方式,不敢完全發揮自己的潛能。
過於焦慮的父母,還可能會壓抑情感的表達。
出於自身的經歷,以及歷史文化因素,父母本身可能不會表達自己的痛苦、憤怒、悲傷,對他們來說這是不被允許的。
這一點也會傳遞到下一代身上。
因為缺少「情感表達」的老師,孩子不知道如何應對自己的情感,甚至還承擔了保護父母情感的職責——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可能有深深的內疚感,所以必須壓抑自己的情感,尤其是憤怒,從而承擔來自父母的壓力
總之,集體創傷的第一代人,主要表現為PTSD的症狀,遭受失眠、憂鬱、焦慮等長期折磨,而第二代很可能會發展出不安全的依戀關係,在建立關係、解決衝突、獨立自主上出現困難。
先學會接納自己的感受
壓抑並隔離自己的情感是創傷第一代及後代的常見問題,但那些情感是無法憑空消失的,更健康的方式是接納它們且盡可能地表達出來。你可以用你覺得舒服的方式,比如寫日記、冥想、向信任的人傾訴、個體或團體心理諮詢等等,讓你的情緒自然地流淌
傾聽父母的經歷,可以鼓勵他們多說一些,並試著從當中看到積極的意義。大多數時候,你會認為和父母是很難交流的,感覺到深深的「代溝」。但如果你給他們表達的機會,你會看到父母在少年時背井離鄉的堅韌勇敢,青年時面對社會驟變的砥礪前行,中年時撫養後代的盡己所能。你或許開始敬畏,他們的生命歷程如此平凡而與眾不同,感恩他們為你和家人的付出,並從中看到更多生活和生命的意義。
寫這麼多,很希望大家在按響門鈴的時刻,將複雜的心境轉化成釋然。微笑著面對,父母可能的聒噪。不打斷地傾聽,他們過去的故事。你的穩定、平和,會比語言更加有力,那是你的獨立宣言,也是無聲的愛和包容。願你過一個,不拌嘴的春節。
只不過自己要覺的要有價值,有意義。比如,正月拜年走親戚,說到底是為了拉近親戚間感情。來了親戚,要做飯,陪他們聊吧!一天時間就過去了!
能聊什麼,聊你一個月能賺多少,聊孩子。相信很少有人能跟你聊未來,聊事業。對於他們來說,能看到眼前的才是最重要。跟你同頻的人也許還能聊到一塊,但是也是白聊。今天你們說了千條路,明天你們各自走原路。一定會是這樣的結果。
人每天都要成長,每天都要進步,這就是我想要的。我覺的挺好,沒覺得累,沒覺的辛苦。反過來,如果把時間浪費在一個節日,一個聚會上。沒有得到一點什麼,心裡就不踏實。
不進步的人哪有幸福,不認真思考不切實踐行的人,連性生活都可能會降低。不要問你的時間去哪兒,回頭想想。你在所謂的節日上,聚會上浪費了有多少時間。
曾經每天晚上下班,就跟朋友去喝酒吹牛。不是你請我,就是我請你。身體誇了,人也在原地踏步,時間也浪費掉。認為有意義嗎?有!當時認為有意義,咱們的感情好。
現在想起來,是多麼幼稚。把自己最年輕的一天天無知的揮霍掉。
所以不要去抱怨自己的青春沒了,時間不夠!不要在意那些法定節假日,那些沒有用的聚會。想到了就按正確的想法去做,哪怕明天是最後一天。不管別人是否能理解。你就會發現你自己會充實的多。
有一句話,不知道你認為對不對:
每個人都是出生的時候,都只能是原創。結果絕大多數的人活著活著一不小心活成了盜版,連一點創新都沒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