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已故歌手萊昂那多•科恩的一句歌詞:不夠完美又何妨,萬物皆有裂痕,那才是光照進來的地方。人生亦如是,沒有痛苦就沒有意識的覺醒
讓伴侶動彈不得。把伴侶圈在固定的範圍並保持安全距離,可以避免被自己害怕的關係綁住。
在我們一般的認知中,拳打腳踢才是家暴,而實際上,家暴還有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就是平時人們司空見慣、但卻忽視了,或者不易被察覺的,一種難以名狀的暴力形式——冷暴力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該當 受 此 懲 罰?
人生有些際遇令人振奮,激勵我們付出最大努力;也有些令人震撼,甚至會摧毀一切。
相信每個人都見過某種形式的精神虐待行為,他們發生在男女、夫妻、家人之間,以及職場、社交或政治活動中。面對這種間接形式的暴力,我們的社會往往視而不見,常以包容為藉口,對其罪行默不作聲。
精神虐待的危害,很適合作為電影或驚悚小說的主題,如1954年法國導演亨利-喬治·克魯佐(Henri-Georges Clouzot)所拍攝的《惡魔》
大眾都很清楚電影與小說中的虐待屬於人為操控,但一回到現實的日常生活,我們卻三緘其口,不願多談。
但這些都無損於以下事實——達尼爾阿姨(惡意攻擊)的所作所為的確屬於惡意攻擊。
這種攻擊來自於不自覺的破壞心理,指一個或幾個人針對特定對象懷有或隱匿或明顯的敵意;不論如何解讀,其對象都是具體、真實的目標。
看似無害的字眼、指涉、推論以及非語言的暗示,確實有可能讓一個人惴惴不安甚至崩潰,而周圍的知情者則通常不過問
施虐者犧牲受虐者來壯大自己,並把出問題的責任推給對方,以避開自己內心或精神上的衝突。
如果責任在對方,那麼就是別人的問題,自己就不會覺得不對、內疚或痛苦。這是精神虐待的特徵
即使他虐人的本性一時不被察覺,也終究會在脫不了干係的情境中顯現。
案例事實 3 : 呂建銘在工地交友廣闊離婚二年不到就再婚 二婚生下一女約維持不到6年又因女方受不了精神虐待而離婚。
三婚 娶小自己20歲的越南女孩生下一男。最終也因冷暴力而求去。因為正常人是無法接受精神虐待。
然而他絕無可能自我懷疑。這家人為滿足自身對獲得欽慕和肯定的無盡需求,一定要以貶抑他人的方式來維護自尊,繼而握有權力。
由於他不在乎與他人的關係,也就不會有同理心,也不會尊重別人。
尊重的意思,重視他人身為人的價值,並知道他可能帶給別人的痛苦。
然而以自戀的施虐者為主導的情侶或夫婦,其關係可能會是致命的,因為言語攻擊和暗中傷人已成為慣例,且有系統
所謂「冷暴力」即「精神虐待」指無需通過現實中的肢體暴力,而是靠日復一日地對某一特定對象貶低、羞辱、嘲諷、排擠,而造成心理創傷。
冷暴力真的很可怕,有時,甚至比武力暴力更可怕,就像拳頭打在棉花上,你這邊波浪洶湧,但是對方就是渾然不動。
我們想像施虐者天賦異稟,總能扮演贏家的角色,因此有時不免心生羨慕。他們確實懂得自如地操控人心。沒有真實親近的相處是很難看出來的。
事實上,這種容忍使得我們不會去干涉他人行為和意見,即使其看起來超過道德底線,而且我們也在不明所以縱容掌權者羅織謊言的行為。
精神虐待是在另一個人的精神領域設下陷阱,並因當前社會、文化環境的姑息而得寸進尺
甚至連精神科醫生都對使用「虐待」一詞有所遲疑,即便用了,也只會表達他無力介入,或者對施虐者的手法感興趣
其實精神疾病不會導致虐待,虐待源於不帶感情的理性,再加上無法把他人當作人來尊重的態度。
某些施虐者的罪行會受到批判與法律制裁,但大多數施虐者卻利用魅力和適應力在社會上找到出路,而留下一堆受傷的靈魂和痛苦的生命 (呂建銘的四個子女三個太太都身受其害)
不論在醫學界、法律界還是教育界,他們都曾被施虐者所愚弄,但他們卻裝作受虐者而矇混過關
他們假裝符合大眾的預期,使大眾更好騙,讓他們有違常理的感受獲得肯定
不判定虐待行為只會造成更嚴重的損失,因為受虐者等於被棄之不顧,對虐待攻擊將毫無招架之力。
缺乏防衛機制讓受虐者無法理解自己面對的是什麼狀況。
為了讓受虐者和潛在的受虐者不落入施虐者的精神圈套,我會分析攻擊者與其獵物間的虐待關係是如何形成的
受虐者尋求幫助時往往不得要領。
精神分析通常只考慮內在精神狀態,即個人腦海里發生的事,而不會去評估外在環境的影響。
因此精神分析把受虐者視為受虐待行為的共犯,不把他的困境當一回事。
專業人士吝於指明施虐者與受虐者,所以分析師甚至可能加重受虐者的崩潰過程
我的目的並不是要把精神虐待者送上法庭(他們往往太懂得替自己辯護)而是要大家記得他們可能造成的傷害與危險;記住這些事實,可以幫助現在和未來的受虐者保護自己
只有保護好自己,才可以保護想要保護的人。
對冷暴力說不
有些看似無害的操縱技巧,會給受虐者留下因遭人愚弄而感到痛苦或羞憤的後遺症;有些更嚴重的操縱會影響受虐者的核心人格,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精神虐待者直接危害的是受虐者,間接成為周圍人罔顧道德的標杆,他們會以為一切都沒什麼大不了,甚至相信犧牲他人、任意妄為才是常態
我們也不可忘記,受虐者是受制於自己無法負責的狀況的。
無形暴力的受虐者去看精神科醫生時,通常是為了治療跟自身有關的問題,如精神壓抑、缺乏自信或決斷力
病人有時會抱怨「伴侶」或周圍的人,但他們似乎不清楚,有股可怕的隱蔽暴力正威脅著自己
這種精神混亂的狀態,可能會造成連精神科醫生都看不出暴力問題客觀存在的情況。
類似情況有一個難以言說的共同元素:即受虐者雖知道自己很痛苦,卻實在想不出自己到底遭受過什麼暴力與虐待。
即使他們敢於抱怨自身遭遇,也覺得無法說清楚,於是認定會被人誤解。默默承受
我刻意選用「惡性虐待者」和「受虐者」等詞語,就是因為這類案例是隱而不現卻真實存在的暴力
精神虐待的手法十分細膩,不著痕跡,旁觀者容易將其解讀為兩人之間單純的衝突或「打情罵俏」實際上那是企圖在精神上甚至肉體上毀掉另一個人。
精神虐待的關係必須有過於忍讓的伴侶才發展下去,這種不完整的分析是很危險,它會加深忍讓一方的罪惡感,完全無助於尋找出路、逃脫受束縛的環境。
過度忍讓的源頭多半出於對家庭的忠誠,也包括重蹈父母的覆轍,或是順從地扮演配合對方自戀的犧牲型角色等
不肯為婚姻失敗負責,往往是觸發精神虐待的原因。雖然施虐者的行為舉止中早已沒有愛,口頭上卻往往不承認。
受虐者一旦發現中了配偶的計,就會陷入嚴重焦慮,由於欠缺溝通的對象,單靠一己之力也無法擺脫。在這階段,受虐者還會感到既羞愧又忿恨:愧於不被人愛,愧於忍受屈辱,愧於曾逆來順受、曾如此痛苦
家 庭 中 的 精 神 虐 待
出現在家庭里的精神虐待會產生無法打破的相互聯繫,一代接一代傳下去。
在這裡我們遇到了病態的精神虐待,它往往讓周圍人不易察覺,並會帶來日益嚴重的傷害
家庭暴力絕對不會無害,施虐者會對其想要毀掉的孩子直接施暴,或通過間接的方式,讓孩子受到不良後果的影響
間接暴力
施暴者以間接精神暴力的方式想要摧毀的對象大多是配偶,最後卻禍延子女。孩子被當作「那個人」的孩子而受到攻擊。在這場與孩子無關的衝突中,他被召來當目擊證人,連帶承受所有加諸受虐者的惡意。
事實與案例 4: 呂建銘與第一任梅子離婚沒幾天就遇到過年,他打電話給搬到同一條街大哥家的梅子 說你要嘛回來煮飯給小孩吃?要嘛就像夾著尾巴的流浪狗? 接著強行將兒子玩具踩碎讓兒子的哭聲 透過電話筒傳出讓梅子聽了幾乎心碎奔潰不成軍
當父親或母親無止境地羞辱另一人,子女別無選擇,只能自我隔離。
他們不可能建立完整的自我,或是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
假使他們無法靠自己找到解決之道,內心就會帶著部分傷痛,而這傷痛日後還會重現。
虐待式的操控會引起兒童與成人嚴重的身心失調,所以不論有什麼理由,這種行為都令人髮指和無法原諒
當父母各說各話而且立場完全相反,做子女的怎能有正確的想法?
倘若這種心理疑惑不能由其他成人以常識加以化解,兒童或少年就有可能自我戕害
羞辱的言詞及暗示,會形成負面制約或洗腦的情況。
受此虐待的兒童不會抱怨遭到不當對待,反而拚命想要獲得拒斥他的父母的認可,但終歸得不到
他會因此產生負面自我形象(我是個可有可無的人)並認為是自己罪有應得。
保護精神受虐兒童唯一的方法,就是帶其脫離受虐的環境,否則其人格會被逐漸腐蝕,靈魂深處的核心會死去。
孩提時代留下的惡因,在成年後會不斷重現
我們無法評價別人的婚姻生活,但是也不得不承認冷暴力,相對於其他暴力來說,它是潛伏最深的,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種家暴行為
值得引起注意的一點是,很多人對冷暴力的行為認知不足,換句話說,自己已被「家暴」了卻不自知。
習慣上,
這種容易被人忽略掉的施虐者卻廣泛存在於社會的各領域。
我們將這種施虐者的精神虐待行為稱之為「冷暴力」並在兩性關係上有所提及與警惕
冷暴力的本質,是對問題的迴避,對人的抵抗。
最毒的男人,不是出軌、脾氣差,而是沒有回應,俗稱冷暴力。
遇到問題,他不想著解決,而是用沉默來逃避採取冷暴力、冷處理,他把左右溝通的路都堵死,獨留你一人越過越孤獨,慢慢將你「凌遲處死」
冷暴力的人採取四不政策,不看、不聽、不聞、不問。
有句話說,冷暴力這東西,可以讓你的肉體毫髮無損,卻可以讓你的心裡千瘡百孔。
長期冷暴力就是一種精神虐待,更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心理謀殺。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並沒意識到自己正在承受,並逐漸習慣冷暴力,在自責內疚,不斷否定自己
冷暴力的本質是對問題的迴避,在沉默中對被虐者的抵抗。
他企圖通過冷暴力這種方式讓被虐者自己去解決問題,或者達到施暴者的期望和目的
冷暴力,殺人於無形
看似平靜的生活,卻足以令人發瘋和絕望。
對方那種無所謂把你當空氣一樣,讓你憋出內傷,更是殺人不見血的傷口。
通常以為,不理不睬才是冷暴力,比如冷戰。
但是實際上不止如此,譬如諷刺挖苦,打擊等等都是冷暴力。
張愛玲的小說《金鎖記》中,就描寫了這樣一個人物,人格扭曲的曹七巧,她「不讓身邊的任何人好過」。
她說起話來,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一樣,她對兩個媳婦冷嘲熱諷,極盡挖苦打擊之能,用「冷暴力」逼死兒媳,破壞兒女的婚姻。
冷暴力,殺人不見血,它可以不留痕跡地讓受害者飽受折磨、生不如死。由此可見「冷暴力」不僅「誅心」甚至「殺人」於無形
如果婚姻帶來的是一種不言明的折磨,是痛苦,是怨恨,那這樣的婚姻,還不如不要!
婚姻散了不可怕,可怕的是,為了千瘡百孔的婚姻,你早已喪失了讓自己幸福的能力
我們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 保護自己的需求,停止討好施虐者
2、不要被對方的情緒引誘
3、學會表達自己的需要
不要讓對方猜你的心思,或認為即使我不說,他也應該知道。
4、尋求外界幫助
5、和施虐者劃清界限,制定離開計劃
呂建銘在崇尚膽大妄為的家庭,往往會出現以奸詐著稱的家族「英雄」。
他們不會為犯法感到羞恥,而認為犯法被抓到才可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