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0 有的同學很檢點但凡反應問題我則走心留意汰舊換新,
月初反應沒熱水我請師傅來看完決定拆瓦斯錶。換儲備型電熱水器,當初留瓦斯錶是每月可讓房客省下千元電費
王同學說書桌小要去幫他量尺寸他就以期中考為由拖延時間,其實不換我不是更省事?
如果房客事少,網誌日更勤勉,不變成週記或月刊
12/28 今天下午鋪地板師傅來丈量面積拿樣本給我挑選,有雲碧跟福樂佳二牌子
2019/1/ 4 王同學突然說窗簾鬆脫,這種不用技術的小事希望他自己處理釘幾個螺絲而已,隔幾天問他還是沒解決,只好約時間過去處理。
雖是房東的小事卻是房客的大事。
幾個85年級同學都單純克制只有B室賴同學生活習慣不佳。3位男生可以把250公尺曬衣場連續三四個月都掛飽掛滿,洗完不晾也無所謂。本來沒我啥事但公共陽台公用洗衣機,有人衣服洗好不馬上曬其他同學就投訴,而我想給他們每人都有洗衣機還不願意,認為用公共的電比較省。
你看這些男同學是否頓悟人生有多艱難?
--------------------------------------------------------------------------------------------------------------------------------
一定有碰到一種人(這裡不特定泛指房客,身邊親人或好朋友,閨密都可能)
脾氣捉摸不定莫名其妙生氣令人懷疑 是哪兒對不起她?
解讀心理學不僅解開我多年疑惑也希望被嫉妒的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若正遇到
羡慕嫉妒恨的人該如何自處
“羡慕嫉妒恨”這一固定短語最早出现北京女作家趙赵的小說《動什麼,别動感情》,第一次被媒體廣泛引用在2009年。這個短語不僅强化了中心詞“嫉妒”的表達效果,還包含了嫉妒的结構層次和来龍去脈。
這類短語把同義詞或近義詞反復叠加,通過緊湊、複沓的形式,表達鲜明、强烈的情感,追求一種奇特、誇張的效果。
到底要怎麼跟嫉妒心旺盛的人相處?
嫉妒就内在感講前期依次表现為由攀比到失望的壓力感;中期表现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後者表现不服不满到憎恨的發泄。
一句話,對于嫉妒心强烈的人来說,你各種優點優勢不會引發他的欣赏欽佩反倒會引發他强烈負面情绪進而攻擊和破壞心理。 一個嫉妒心强的人天生就是一颗被點燃了的炸弹。
也可說嫉妒是一種個體避免體驗到幼時的無助、弱小甚至被抛棄感等不良體驗而發展出的一種心理防御機制。在嫉妒者的心里,建立了一種别人的優點或優勢會威脅到自己價值的心理邏輯,
嫉妒的人並不强大,相反他们自卑,正因自己無法肯定自己的 價值,對她来說,自我價值因周圍人價值的波動而生波動,他非常關注旁人的眼光,經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較。所以你常發現莫名其妙的這個人就升起恨意。而且在他面前不能提及别人的好,一旦提及他的心理就波動,因在他心里所有别人的優點都讓他體驗到自己的無能。
說白,嫉妒就是拿别人的優點懲罰自己,
因這懲罰太難受,所以他只能反向攻擊嫉妒對象,破壞嫉妒對象的優勢,用破壞嫉妒對象的優點,緩解自我懲罰和無價值感。 嫉妒的人把自己的無能,無價值感歸因别人的優點和優勢,因此只要破壞掉這些優勢,自己就會重獲全能
由于嫉妒的破壞性巨大,那麼在现實生活中如何與嫉妒心旺盛的人相處?
首先來學會辨别嫉妒心旺盛的人。嫉妒心强的人一般心胸狭窄,在背後常對别人的長處或優點譏諷,並經常說刻薄陰毒的言語
一旦發现此人嫉妒心異常,應適當保持距離尤要注意不在其面前炫耀或暴露自己優越之處,應盡量低調謙虛,避免引發其嫉妒之火引禍上身。 聰明的做法是經常在嫉妒者面前暴露自己的短處哭訴自己不美满,反倒會讓嫉妒心强的人放鬆警惕卸下其强烈的攀比之心,即假装自己比不過他或跟他差不多,不讓其心理失衡。但最好的方法還是保持距離不深交。
其次當自己的優勢暴露,而被嫉妒者盯上也不要膽怯。一般情况在内心熊熊的嫉妒之火的燃燒下,嫉妒的人會開始攻擊說些中傷謠言,或抛來尖酸刻薄明裡暗裡的挑戰等
要明白嫉妒者所以這樣是為了讓你難受,栽跟斗,以平息自己的無價值感,嫉妒者發起的攻擊多猛烈,說明他自己内心就有多煎熬 此時被嫉妒者要保持冷静淡定。你越冷静嫉妒者越拿你没輒等你無動于衷時他真的會害怕你,因他傷不了你轉而更加去懷疑自己的價值。
俗語說“不遭人嫉是庸才”,所以面對别人的嫉妒,僅僅說明自己是真的優秀,這種是真正的誇讚。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充分認識嫉妒者真正心理,在嫉妒者的攻擊下,有些被嫉妒者還是中招,從優秀者淪為受害者,從而讓嫉妒者的陰謀詭計得逞!
許多人都可以發自内心地祝願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過得比他好,也可以平淡接受遠在天邊的人们通過努力走向成功,但却始终無法正视身邊的朋友们過得比他好比他幸福比他成功。
那也不要無缘無故地萌生出對别人的“惡意”。 如果你正經受着别人的敵意,那也無须太過在意—— 因為無論你怎麼做,做得有多好多完美,也不可避免會有人對你心生敵意,甚至于是“惡意”;而且有時候,你的“好”都可以成為别人傷害你的焦點,你要一一去在意難受的终歸是自己。
日本作家東野圭吾曾寫過一部小说叫做《惡意》。
書中野野口修殺死了自己的好友,而他的犯罪動機讓人细思極恐:這是自負與自卑的结合所產生的强大扭力,是不甘与嫉妒以誘發的心理畸形,從此惡意便如同生長在野野口修身體里的癌细胞一樣,慢慢擴散以至萬劫不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