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漠河路上  9/23 - 【2018。中國】金秋呼倫貝爾。穿越大興安嶺

3/8     前天我把聲寶7.5kg 洗衣機 po 露天拍賣600想去換台 2年機器。結果早上已經被下架,一 驚嚇馬上連絡水電師傅來 。查看之下進水感應器壞了  啥都沒換就是調整好這樣收800 .

還是比那台6.5kg  要價 3500來得容易。有時原有的還是比到處亂找的好。

----------------------------------------------------------------------------------------------------------------------------------

恐老,厭老,骗老,當今社會,很多老年人不能樂享晚年,是一個颇為“扎心”的现實。針對近日房東群組討論的老年租客我的感想不是【老】的問題。是回歸到人能不能當個無殼蝸牛的問題。 

我就出面處理過一個LKK  60歲朋友租屋問題。雖然他有正常工作也不好租。得要有人保證。

所有房東如果可選擇他將考慮老年人收入與健康是否充滿變數。或許這只能是商業不是道德問題

老年人與社會脱節的问题充分暴露;經濟社會發展缺乏老年视角,使很多老年人不能够優雅地走完人生的“後半場”。  

老年生活的狼狈,折射出老年友好型社會的欠缺。

 年輕人啊,你现在不厭老,將来才不用恐老。 你不需要给你孩子以養老壓力。正如我们50后60后,也開始不指望你们一樣。

米果在《初老,然後呢?》文章也分析,媒體娛樂版總以美魔女為標準來衡量資深名人:最好不要有贅肉、臉皮要緊繃、不能有雙下巴,如果小腹突出,就被嘲笑「走山、崩壞、飄大嬸味」。

不可否認,一些老人在急速變化的时代面前跟不上節奏。他们的规则意識較弱,幾十年前的集體生活经验促使他们在集體活動中尋找安全感。在枯燥寂寞的生活面前,廣場舞、暴走團恰好满足了老人生理和精神的雙重需求,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好選擇。

2019-03-08.jpg - 日誌用相簿

老人當然也要反躬自省,培養规则意識、主動適應现代社會,做一個值得年輕人尊敬的老人

像早安圖每天早晨定時發送到3-40人的line 群組  騷擾它人當有趣,卻已成為此種老人的精神寄託。在相對年輕的群組卻根本見不到。真正受不了的不是年齡是她頑固的每天刷存在感

▲“恐老症”越来越普遍

調查發現,如果自己是保險公司老闆,三成八坦承不願讓超過七十歲的老人加保;

若身為房東,同樣也有三成八民眾不肯把房子租給年紀超過七十歲的老年人,五成七認為無所謂。

這一兩年,台灣興起「美魔女」與「不老騎士」風潮,他們無視生理時鐘、勇敢打破年齡界線追求青春。「美魔女」與「不老騎士」,乍看是對「老女人」和「老男人」價值的肯定;但「不老」的表皮下,可能潛藏另一種「恐老症」。 甚至是厭惡。

然而老不應該和醜、依賴、無生產力畫上等號,許多長者退休後仍身強體壯,希望重回職場或擔任志工,但缺的只是一個機會。

只要我們多一點包容,形成尊重長者、欣賞老年的共識,那麼,每個人都能優雅老去的願景,不再遙不可及

「以前煩惱青春痘,現在煩惱小細紋」「發現同事的年齡與自己的距離從5歲、擴大到10歲、15歲」「只要坐下來,小腹就有一攤肉」「當紅的偶像歌手大部分都不認識」……。

這些現象是否發生在你身上? 這是作家米果描述30、40歲中年人的初老跡象,洋洋灑灑,一共58項,曾被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引用,引起廣大迴響,原來米果說中了中年人的共同心結──恐老症。

其實,怕老,一直是人類根深蒂固的恐懼。甚至長期以來人類社會習慣「歧視」老人。

「老」被醜化 常當成無用之人     人為什麼會打從心底怕老?「老,接近死亡被視為醜沒有價值,無生產力,今年70歲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感嘆。

僅管如此,活躍于社交网络、掌握話語權的年輕人们,對於那些不上網的老人也還是要多點善意、留點口德。老人既然不上網,也就聽不到年輕人的批评聲。“舆論場上,好像老年群體成為了不守规则,甚至是壞人的代表。

50歲和20歲的求職者,公司更願意聘用哪個?顯然是年轻的那個。然而,衰老是每個人早晚都會面對的现實。遭遇職場年龄歧视時,你該怎么做?

社交網络廣告助长年龄歧视。不久前美國威瑞森电信公司通過社交網络“臉書”(Facebook)發布了一则招聘财務规劃分析師的廣告。廣告中,一位漂亮的妙龄女郎面带微笑,用甜美的嗓音告訴人们,這份工作回報有多豐厚。

如果你能看到這個廣告,那恭喜你,你的年龄一定在25歲到36歲之间,住在或最近去過華盛頓,而且對金融感興趣。任何一個不符合以上條件的人,都被排除在威瑞森公司招聘廣告的受眾之外。

因此,大多数臉書用户是看不到這则廣告的。 針對目標客户精准投放信息是脸書的基本商業模式,在招聘中针對特定年龄人群投放廣告,却有“對年長者不公平”的嫌疑。

涉嫌年龄歧视的不只是威瑞森。根據非营利新闻機構ProPublica和美國《纽约時報》的调查,亞馬遜、高盛及脸書都做過這樣的廣告。

高科技领域,“资深”人士無人问津

美国《赫芬顿邮報》指出,在35歲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是找工作的最大障礙。45歲以上的人,有三分之二遭遇過年龄歧视。如果從事科技或文娱行業,受到年龄歧视的可能性會更大。在硅谷,那些“资深”職場人士“就像又冷又硬的烤面包一樣,無人问津”。

里昂認為,公司喜歡雇用年輕人是因為他们“勞動力相對廉價,一般没有家庭或其他负担,可以成天圍着工作轉”。而且员工越年轻,身體就越好,公司開销也越低。

”社會正向老龄化快速攀爬,但厭老情绪似乎也達到了一個巔峰。這是為什麼?

根據据三浦展的社會学描述,现在的日本老龄社會,是老年男性年輕化,老年女性外向化,男女老少均质化。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高龄者不恐老的基處上。

不恐老,首先得年輕人不厭老。不厭老,老人们才能對老境有平常心。這是一個闭合的良性循環

我們每次在日本街頭,看到那些跌跌撞撞,但又獨自快速行走的老人,都由衷感到,這才是一個正常的老龄化社會 ,已经到来的老龄社會是人類文明的社會景觀,每人都在變老變得长命。

 

厭老情绪,是年輕人焦慮感的投射

中國的老一代与后一代,無論是情感和經濟上,都是纠缠最紧密的關係

五四運動,青春就是昂揚而上的象徵。從梁啟超的“少年强则國强”,到鲁迅的“救救孩子”,再到那句经典的比喻“你们是八九點鐘的太陽”,國人把少年崇拜青年崇拜,已经推到極致。

社會要進步就要擺脫父母,擺脫老人。高龄人士,基本是顽固不化的代名词 而我们這裡,在所谓正常概念上,青年永遠是整個社會的指望, 35歲以上找工作都難乎其難。且不要說老人無用,人到中年就已是油腻半廢物。

高齡並不等於過氣

 從知道即将退休開始就给自己一個‘老矣’的心理暗示,担心健康问题,缺乏抵御衰老的信心,逐漸放棄過去的興趣爱好———這種精神上的恐慌會進一步加速生理衰老。”   

张主任分析認為,老年人的這種心理是“恐老症”的一種表现,它在中老年人群中有一定的普遍性。

之所以中老年人會有此想法,首先与我们社會對衰老的错誤看法有關。

现代社會中,“最佳年龄、最佳贡献、最佳報酬”的分配原则,使老年人的價值得不到充分肯定;

不少年輕人不重视老人,敬老意識淡漠;還有些人将“老”与“年輕”對立起来看待,所以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害怕将自己畫到老年群體中。

其次,中老年人有“恐老”心理,還与他们缺乏對晚年生活的必要準備,如養老金、健康的身體、合理的生活规劃等有很大關係。

张主任说,“恐老症”勢必會影响老人身體健康,為此他提出了四點克服建議:

一是從中年起,就為自己積累一筆足以维持老年生活的基金。

二是盡早開始做好健康準備,積極锻煉身體,不要透支健康。

三是提倡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將自己纳入社會“时间儲蓄”的體系當中,等自己年老需要照顾时可以獲得别人的帮助。

四是要有意識地编織和维護自己的“社會支持網络”,多结交朋友,開拓人際圈。

预防年龄歧视的關鍵

職業社交网站“领英”認為,员工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指控雇主涉嫌年龄歧视,但這并非上策。訴訟只在萬不得已為之,就算你遭遇了年龄歧视,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解决。最好的辦法,是把歧视扼殺在摇篮中。

领英指出,公司通常不會轻易開除他们認為有價值的员工。

因此,预防年龄歧视的關鍵在于:把自己打造成不可或缺的人; 讓领導知道你不可或缺提高核心競爭力,你需要不断擴充自己的職業技能。

不過,在参加各種培訓和考试之前,你得先明白公司最看重的是什麼——你以為自己的不足在于演講能力,而公司其實更需要你能常常出差。

领英列出了幾條職場“宫心计”,指導職場人士正確推销自己:了解领導對你的評價。

很多公司不會主動向员工反馈意见,特别是對老员工。

不要因為没有受到批评就缺乏危機意識。你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還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技能?你可以從信任的人那里獲得有用的信息,補齊短板不要樹立不良形象。

别用“大叔”、“阿姨”、“老年人”這類詞形容自己,即便是玩笑。

不要天天唠叨你哪里不舒服,每天要吃多少種藥,哪些器官開始退化等等。特别是不要告訴别人,你“学習新技術有困难”。 無論怎么预防,你可能還是躲不開年龄歧视。

如果不幸成為年龄歧视的受害者,千萬不要感情用事,讓自尊受傷的痛楚取代理智。 此時你需要做的是冷静下来,以残忍的客觀態度”評估自己的處境,才能做出正確的决定。

離開老東家,你能做什麼

即便離開了老東家,也不意味着世界末日来臨。戴维·托马斯是一家職業咨詢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此前他在学校教了19年書。 “很多人一旦失去多年的工作,就會觉得‘一切都完了’,”他告訴英国《衛報》,“實際上,他们常常會驚訝地發現,已经積累了很多有用的经验。

你更應該思考的是想從工作中得到什麼,换句話說,你需要了解自己。

”艾德里安·万利斯在一家IT公司工作了10年。35歲那年,他辭職,成立了自己的网站设计公司,辦公地就在家里。

“在家創業的好處是靈活,想什麼时候工作就什麼时候工作,不用每天花两個小时在路上,

”他告诉《衛報》,“而且,如果我加班,我知道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 美国《休斯敦纪事報》認為,35歲是人生的分水嶺,很多人深受“中年危機”困擾,實際上,這階段的機會或許比年輕時更多。

該報指出,如果你從事某行業的时间够長,你可以轉型為该行業的招募專員,為公司物色優秀人才。如果你人到中年,從事這份職業再合適不過,因已積累了足够的经验和资源,只需再培養溝通能力及親和力。

如果你的行業江河日下,或者厭倦了现在的工作,你可以试着把爱好發展為職業。比如,如果你喜歡擺弄汽車,可以從事汽修工作;如果你经常健身,可以當健身教練。一開始客户可能不多,你可以通過熟人和社交网络開發客源。有些行業如服務業從来不缺工作機會,你可以當理療師,或者開家美容院。當然,某些工作需要執業證書。

“人们害怕改變是因為害怕失败,”個人成长顾问蘇西·格里弗斯告诉《衛報》,“作為顾问,我不會告訴你應該做什麼,而是會问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给老人群體贴標籤,污名化老人营造恐老厭老無益于改善老人与社會的關係,也化解不了与年轻人的衝突和矛盾,只會造成更大的撕裂。 年龄歧视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 

待續----------------------  90後才能看到小姑娘? 其實我们在談年龄歧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房奴生活30年 的頭像
    房奴生活30年

    房奴生活30年

    房奴生活30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